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9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429篇
测绘学   474篇
大气科学   456篇
地球物理   431篇
地质学   673篇
海洋学   24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91篇
自然地理   65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基于我国华南江南地区274个基本地面气象观测站数据、全国闪电定位数据以及欧洲中心的全球大气再分析数据(ERA-Interim),对1981—2017年华南江南地区的春季雷暴日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EOF),并与气象要素场做回归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我国华南江南地区春季雷暴活动高发区主要在广西东部至广东西部;其高峰期在下午18:00和凌晨4:00左右,且大多数雷暴活动持续时间不超过3 h;山区雷暴活动主要在傍晚至夜间;平原雷暴活动主要在白天,高峰在17:00及06:00前后;(2)华南江南地区的雷暴活动存在着3~5年的短周期和16年左右的长周期变化;(3)雷暴日距平EOF分析的前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达到72.3%。按其向量场的方差贡献分型,Ⅰ型表现为华南江南雷暴活跃特征呈现较统一的变化规律。深厚西南低涡槽前、上干下湿的水汽层结、上冷下暖的温度层结为华南江南地区发生大范围雷暴天气提供良好的动力、水汽和位势不稳定条件,是华南江南雷暴活跃异常的主要模态;Ⅱ型表现为从华南南部到江西与浙江南部有一条西南-东北向、下宽上窄的雷暴活跃正距平异常区,而两侧为负距平异常区。其环流特征表现为温度整层偏冷,水汽整层偏湿,而西南槽前动力抬升有利于水汽抬升凝结触发对流形成雷暴;Ⅲ型表现为华南和江南地区雷暴活跃特征呈南北反位相异常,其分界线在26 °N附近。其环流特征表现为较强的干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在南岭山区对峙形成异常的垂直环流圈。在其上升支,低层干冷空气被卷入中高层使得中高层暖湿空气凝结释放潜热形成对流,造成华南地区多雷暴发生,而江南地区处于垂直环流的下沉支,整层湿度偏干,造成江南地区雷暴相对偏少。   相似文献   
112.
Monthly sediment load and streamflow series spanning 1963–2004 from four hydrological stations situation in the main stem of the Yangtze River, China, are analysed using scanning t‐test and the simple two‐phase linear regression scheme. Results indicat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sediment load and streamflow from the upper reach to the lower reach of the Yangtze River. Relatively consistent positive coherency relations can be detected between streamflow and sediment load in the upper reach and negative coherenc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Interestingly, negative coherency is found mainly for larger time scales. Changes in sediment load are the result mainly of human influence; specific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reservoirs may be the major cause of negative coherency. Accentuating the human influence from the upper to the lower reach results in inconsistent correlations between sediment load and streamflow. Decreasing sediment load being observed in recent years has the potential to alter the topographical properties of the river channel and the consequent development and recession of the Yangtze Delta.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river channel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hydrological regimes of large river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13.
Regression results based on data from 46 northern temperate lakes show that total phosphorus (TP) is the best predictor for phytoplankton (as chl-a) at lower trophic levels, TP < 200 mg · m–3. A regression including both TP and TN as regressors is the best predictor for lakes with TP > 200 mg · m–3. However, the good correlation is probably due to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lake average chl-a (all years observed) and lake average TP and TN. Within single hypereutrophic lakes, TN alone is the best predictor. It was not possible to identify a medium trophic domain where TN and TP in combination was the best predictor for chl-a. The ratio TN:TP in the water decreases from about 40 to about 5 with increasing trophic level. Optimum TN:TP ratio for algal species with high abundance during late summer and autumn reflects this decreasing ratio, but within a lesser range, i.e., 20 to 5. In contrast, TN:TP ratios for species abundant during the early vernal period showed no, or an inverse, relation to the TN:TP ratio of the water.  相似文献   
114.
变差函数的研究在地质统计学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本文运用界面图形图像处理强的C ̄(++)语言实现了界面友好汉化人机对话变差函数的拟合,主要包括管理菜单的生成,实验变差值的求解,变差图的图形显示,标准函数模型的计算及变差函数人机对话求解等部分。最后对比一下回归分析与人机对话拟合结果。  相似文献   
115.
本文对我国大坝变形资料分析中常用的逐步回归分析进行了探讨,指出这种方法通常所选的因子数偏少,其原因来自自变量之间的复共线性的影响。为了克服复共线性对因子筛选的影响,文中对因子筛选提出了若干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6.
本文以出行发生量模型的建立为例,较为系统地讨论了近代回归分析中的自变量选择及回归诊断方法在交通调查分析建模中的应用。分析了在获取调查数据后,如何借助回归自变量选择方法来选择最佳自变量子集,以确定简捷的回归模型;文中应用回归诊断方法,讨论了修正回归模型、探测错误的调查数据的方法,从而为建立简捷、高精度的交通模型打下了基础。最后,作者提出了应用自变量选择及回归诊断方法建立出行发行量模型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117.
本文讨论了一种新的绘制标准曲线方法——数学模拟法。该方法不仅具有作图法的度和实验意义,而且还有线性回归法的数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8.
多元门限回归模型的一种建模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严华生  曹杰 《大气科学》1994,18(2):194-199
本文根据门限自回归模型的基本思想[1],提出一种多元门限回归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点是充分考虑了预报系统中某些特殊预报因子突变点对预报关系的改变作用。数值实例表明,该模型在模拟和预报精度上比一般线性逐步回归模型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9.
据个旧锡矿开发勘探资料,在计算机上实现不同网度稀空试验的结果、讨论了误差估计问题,提出了矿石品位、矿体厚度、矿体投影面积、矿体体积和金属储量等误差估值公式。以实例建立了不同穿透样锡品位变化系数值的金属储量误差与工程数量的回归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金属储量误差估计和工程效果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